要说现在大学生越来越精致利己,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好”或“坏”能说清的。
先琢磨琢磨为啥会这样。你想啊,现在的大学生,从上学开始就卷得厉害。幼儿园就得抢学区房,小学报一堆补习班,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路拼过来,脑子里早就刻下“付出就得有回报”的念头。等上了大学,发现竞争更具体了——奖学金要看绩点,保研要看竞赛,找工作要看实习经历。你要是不为自己打算,可能连机会都抓不住。
再看看大环境。房价高、物价涨,毕业后面临的压力实实在在。爸妈可能会念叨“稳定最重要”“考个编制铁饭碗”,社会新闻里也总说“某某行业裁员了”“某某公司倒闭了”。这些信息听多了,谁不想先把自己的日子过稳当?毕竟,连自己都顾不好的时候,谈理想谈奉献就显得有点虚。
还有网络的影响。现在刷手机,总看到有人晒“月入过万”“毕业进大厂”,好像别人都活得顺风顺水。这种对比之下,很容易产生焦虑,觉得“我要是不赶紧往上爬,就被落下了”。于是乎,做什么事都先算一笔账:参加这个活动对我简历有帮助吗?帮同学这个忙能换来什么?甚至连交朋友,都可能下意识想“这人以后用得上吗”。
那这种精致利己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得两说着。
展开剩余58%往好里说,精致利己的人往往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为了目标步步为营,这种规划能力在社会上其实挺吃香的。而且,他们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被人欺负或利用,这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也算是一种生存智慧。
但坏处也很明显。太算计的话,很容易把路走窄了。比如小组作业,有人就想着“我少干点,让别人多担点,反正最后成绩大家都有份”,结果合作越来越难;同学有困难想搭把手,第一反应是“这会耽误我复习”,时间长了身边就没真心朋友了。更重要的是,总盯着眼前的利益,容易错过那些“慢回报”的事——比如参加一个公益社团,可能不会直接帮你拿奖学金,但能让你学会共情;跟老师多探讨学术问题,也许不能立刻变现,但能拓宽你的眼界。
其实啊,大学生的精致利己,更像是一种被现实逼出来的“自我保护”。他们不是天生就冷漠,只是见过太多“好心没好报”的例子,怕了;也不是不想奉献,只是担心“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最后自己啥也捞不着”。
说到底,利己不是问题,“精致”到眼里只有自己才是问题。人活着,总得有点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可能是一次不计回报的帮助带来的温暖,可能是为了一个模糊的理想拼过的热血,这些东西虽然不能写进简历,却能让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所以与其批评他们“太利己”,不如想想怎么给他们多点底气——让努力的人有公平的回报,让善良的人不吃亏,让他们相信:就算偶尔不为自己打算,也不会过得太差。到那时候,也许大家就不用活得那么“精致”了。
发布于:江苏省永信证券-可靠配资网-配资网平台-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