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曾向我提问:如果卢德铭没有英勇牺牲,是否有可能取代朱老总的位置,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元帅呢?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我先给出结论:虽然卢德铭成为第一元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很有可能排进元帅前三的行列。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卢德铭如果没有牺牲,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成就。
首先,卢德铭的能力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在黄埔军校报名时,错过了正常的考试时间,但由于其卓越的才能,孙中山特许他破格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二期学员。在黄埔军校期间,卢德铭不仅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还在毕业典礼上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评价。当时,孙中山在全体师生面前说:“革命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大家要向卢德铭学习。”毕业后,卢德铭进入了叶挺的独立团,担任二营四连连长。在一次战斗中,因战况紧急,他没有来得及请示上级指挥,而是直接决定进攻攸县,成功夺取敌占据的城市。战后,叶挺不但没有批评卢德铭擅自行动,反而大加赞赏,说:“在战场上,指挥员应该具有决策能力,卢德铭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这也充分证明了卢德铭在军事上的敏锐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中央当时让一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担任秋收起义的总指挥,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强烈的革命情怀,更因为他的军事才能非同一般。
展开剩余74%如果卢德铭没有早逝,以他的军事才能、秋收起义总指挥的经历,再加上与毛主席的深厚关系,他的未来发展可谓是前景广阔。那么,问题来了:他能否取代朱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第一元帅呢?
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井冈山会师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必然是朱德,尽管卢德铭的能力出众,但他无法挑战朱德的地位。朱德比卢德铭年长19岁,且曾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举世闻名的滇军名将,既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在全国革命舞台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德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就算卢德铭仍然在世,他很可能会担任第四军的副军长,成为朱德的得力助手,帮助他领导第四军的革命事业。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卢德铭没有牺牲,他有可能超越彭德怀,成为副总司令、第二元帅吗?
让我们对比一下两位的资历:彭德怀毕业于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而卢德铭则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彭德怀领导过平江起义,而卢德铭则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在他们的起义经历上,两人可以说各有千秋。然而,在井冈山会师之后,彭德怀作为第五军的军长,带领部队与朱德的第四军会师,这使得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而卢德铭只能担任第四军副军长,相较而言,地位略显逊色。值得注意的是,井冈山的会师讲究的是平衡,毛主席和朱德占据了两个重要职位,那么彭德怀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三位核心领导,卢德铭无法突破这一格局。即使他能力突出,也只能排在彭德怀之后。
到了红一方面军成立后,朱德成为总司令,毛主席担任总政委,彭德怀是副总司令,而卢德铭可能会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继续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即便卢德铭没有牺牲,他也很难超越彭德怀,成为副总司令。
最后,关于卢德铭和林彪的地位比较问题。林彪曾是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虽然参与了南昌起义,但他的职位当时并不高,仅是一个小连长,甚至到井冈山会师时,他也只是一个营长。而卢德铭作为秋收起义总指挥,经验、资历、军事素养都远远超过林彪。林彪之所以能够在后期迅速崛起,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他上级的接连牺牲,留下了空缺岗位。但如果卢德铭当时仍在,他完全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更适合担任这些职位的指挥员。萧克将军曾指出:“如果伍中豪没有在战斗中牺牲,毛主席对林彪的器重可能会有所不同。”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卢德铭活着,他极有可能成为红四军的军长,甚至可能晋升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或第四野战军司令等重要职务。
因此,假设卢德铭没有牺牲,成为第三元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他英年早逝的事实,的确让人感到无比惋惜。毛主席在1965年重访井冈山时,特地提到了卢德铭,感慨万分地说道:“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志,具备极高的智慧和革命精神。当年我提出要进军罗霄山脉的计划时,卢德铭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正是他的全力支持,才保住了那支革命队伍,从萍乡一带顺利转移到罗霄山脉。他是一位极具军事才干的指挥员,整个人生都在为革命奋斗。”
发布于:天津市永信证券-可靠配资网-配资网平台-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