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期间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防御战役,旨在坚决保卫武汉这座重要城市。战役爆发于1938年6月,战场范围广泛,涉及江西、湖北、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凭借华中地区的地理优势,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然而,随着日军持续增兵及关键据点如马当、田家镇相继失守,武汉最终难逃沦陷的命运。
那么,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牺牲了哪些英勇的将领?他们的军衔分别是什么?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军队调动了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共约100万人的兵力。第五战区阵亡了3位高级将领,而第九战区则有10位将军英勇牺牲。
陈德馨 陆军中将
陈德馨(1904年—1938年),河南鄢陵人。
展开剩余86%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检阅使署学兵团连长、北伐军营长及国民党第55军29师86旅旅长等职务。陈德馨出身于西北军,是北伐时期冯玉祥麾下的名将,因屡次立功晋升为团长。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武汉保卫战。日军进攻松场桥阵地时,陈德馨率领86旅与敌军展开了多次激烈争夺。1938年9月7日,他在汉口万国医院因伤不治,英年早逝,年仅34岁。
范荩 陆军中将
范荩(1899年—1938年),江西丰城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
他曾任黄埔军校第三期第7队少校队长、国民党湖南省保安处第二科科长以及第87军198师副师长等职。1938年9月,他在湖北黄陂阵亡。
江煌 陆军中将
江煌(1889年—1938年),安徽宁国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七期。
曾任安徽省陆地测量局局长、国民革命军副师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办公厅主任,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五部参谋和三青团中央团部副秘书长。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壮烈牺牲。
朱炎晖 陆军中将
朱炎晖(1901年—1938年),浙江瑞安人。
历任粤军第11军61师连长、第241团团长、国民党武昌陆军整理处上校参谋及第94军546旅旅长。作为十九路军的将领,他曾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指挥营级兵力击退日军数百人,因战功晋升为团长。抗战爆发后,他先参与苏鲁抗战,随后加入第九战区,成为陈诚麾下的勇猛将领。1938年11月,在日军对湖北金牛地区发动攻势时,朱炎晖英勇阵亡,年仅37岁。
李秉钧 陆军少将
李秉钧(1904年—1938年),湖南耒阳人。
曾任国民党第198师572旅1143团团长,1938年9月28日在湖北阳城山阵地壮烈牺牲。
王锡山 陆军少将
王锡山(1902年—1938年),辽宁凤城人,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
历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副及国民党第53军91师副师长。1938年10月5日于万家岭战役中牺牲。
李大中 陆军少将
李大中(1908年—1938年),山东滕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
曾任中央教导2师营长、国民党第5军88师参谋主任及山东军管区司令部副司令。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阵亡。
王桢祥 陆军少将
王桢祥(1901年—1938年),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
历任北伐军第1军连长、中央教导第2师中校作战科长、第18师52团1营营长及国民党暂编第20师副师长。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英勇殉国。
蔡劭 陆军少将
蔡劭(1902年—1938年),湖北黄陂人,毕业于黄埔二期。
曾任北伐军营长、国民党第5军第87师236旅参谋长和预备第10师补充旅副旅长。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田耘 陆军少将
田耘(1906年—1938年),湖南乾县人,毕业于黄埔五期。
历任国民党第18军第98师294旅587团营长、第75军13师37旅73团团长。1938年11月在湖北赵李桥战斗中牺牲。
雷忠 陆军少将
雷忠(1901年—1938年),湖南嘉禾人,毕业于黄埔六期。
历任北伐军第16师排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第1支队司令及皖北少将军事联络委员。1938年10月阵亡于安徽霍邱。
毛岱钧 陆军少将
毛岱钧(1902年—1938年),湖南湘潭人。
曾任湘军第4师排长、国民党第36军第3师连长、第11师66团2营副营长及预备第9师35团团长。1938年9月2日牺牲于武汉会战外围。
梅一平 海军少将
梅一平,曾任国民党海军守备队司令。1938年9月28日在田家镇战役中壮烈阵亡。
这群将领们在武汉会战中展现了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的牺牲不仅凝聚了民族的抗争精神,也为中国抗战史书写了壮烈的一页。
发布于:天津市永信证券-可靠配资网-配资网平台-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