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最近的举动显然是为了给自己预留一条后路。在韩国,青瓦台一直被视为一种“魔咒”,这让历任总统都难以避免后果。有些总统即使在任期内风光无限,一旦下台就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有些人直接在任期内被依法处置。因此,韩国的每一位总统都不得不小心应对这把悬在头上的利剑,努力寻找避免落入司法陷阱的办法。
李在明以其雷厉风行的风格著称。尽管他刚刚上任不到四个月,就已经采取了果断措施,直指韩国最为强大的司法机关——大韩民国大检察厅。然而,问题是:即便他成功“推翻”了检察厅,这能让他高枕无忧,避免成为下一个陷入困境的总统吗?我的看法是,显然不太可能。
提到因检察厅调查而陷入困境的总统,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全斗焕。作为军人出身的全斗焕,其野心不小。当时的全斗焕仅是少将,职务为保安司令部司令,而当时比他高职的有很多,如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国防部长卢载铉等。但他凭借朴正熙遇刺事件的机会,通过“双十二政变”逆袭,成功取而代之,迅速攀升至总统位置。然而,最终他也未能逃过检察厅的制裁,被控多项罪名,其中包括“违抗上级命令,动用武力逮捕陆军参谋总长”等。这一事件成为检察厅“清算”总统的经典案例。
展开剩余76%此后,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文在寅、尹锡悦等历任总统几乎都遭遇过检察厅的调查。文在寅的情况相对较轻,主要涉及亲属收受贿赂一事。检察厅认为文在寅与他的前女婿形成“经济共同体”,并认为他前女婿获得的2.1亿韩元报酬,背后涉及到李相稷的变相贿赂。虽然文在寅的案件目前还在审理中,尽管他的罪名较轻,但照过去的惯例,他最多也不过是被判刑后再获得特赦,这也使得他身上始终难以抹去污点。
从这些历史案例来看,只要检察厅存在,韩国总统就不可能“平安着陆”。面对前车之鉴,李在明深知,尽管他的总统任期要到2030年才结束,但随时可能面临类似的命运。尤其是朴槿惠、尹锡悦都在任期内遭到调查,因此李在明对此尤为警觉。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韩国总统之所以容易受到检察厅的制裁,背后是检察厅的权力过于庞大。在侦查到足够证据后,无论总统是否卸任,检察厅几乎可以随时将其起诉。有时,相关当事人甚至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被起诉,便已经坐上了被告席。因此,李在明决定采取行动,试图通过改革来减少这种风险。
他的方案是废除检察厅,并在其基础上重建两个新的机构——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从而实现起诉权和侦查权的分离。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万一自己遭到调查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如何推动这一改革,李在明显然找到了关键支持。在韩国,提案需要经过国会投票。李在明所在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控制着300个席位中的175席,已经占据了绝对多数。在投票中,共同民主党获得了174票赞成,仅有1票反对,而在野党议员则选择集体退场。这表明,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认为检察厅权力过大,许多人都希望这个庞大的司法机构能尽快解散。
然而,尽管李在明表面上通过改革实现了司法体系的部分改变,拆解检察厅的行动未必能完全解决他面临的风险。首先,韩国政党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不同政治派系的斗争,形成了强烈的“政权更替后清算”文化。每当新总统上任,常常意味着对前任总统的清算。如果新总统来自不同政党,清算的力度甚至更大。
其次,财阀势力在韩国政界的强大影响也不容忽视。韩国财阀已经形成了与政界、司法界相互勾结的利益共同体,财阀通过与政府官员联姻、安插退休官员、提供政治献金等方式,牢牢控制着政商关系。尽管历届政府都曾试图打破这一局面,但财阀的权力已经大到无法撼动。如果李在明的任期内无法彻底切断与财阀的关系,最终他可能还是会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行被追究。
所以,虽然李在明通过改革将检察厅分割成两个独立的部门,但他未能触及到韩国政界深层次的权力斗争和财阀的渗透问题。即使他成功躲过这一波清算,未来如果政权更替,清算的阴影仍然会降临。
幸运的是,李在明上任不久,留给他的时间还比较充裕。他刚刚开始对司法体系进行改革,未来几年中,或许他会采取更多措施,为自己打造更为稳固的后路。
发布于:天津市永信证券-可靠配资网-配资网平台-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