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最没良心的,非笮融莫属。这人三次对着恩人举起屠刀,连孕妇都没放过,可现在的寺庙里,他的画像却挂在显眼处,被当成传播佛教的功臣供奉着。
笮融最早跟着徐州牧陶谦混,负责督管广陵、下邳、彭城三地的粮食运输。陶谦待他不薄,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可他转身就把运粮的船改成了私船,把本该送往前线的军粮,全拿去修寺庙、塑佛像。广陵太守赵昱是个厚道人,见他带着部下来投奔,特意摆了宴席招待,席间还劝他:“乱世里该多囤粮食,少盖寺庙。” 笮融笑着敬了他三杯酒,第二天就带着亲兵闯进太守府,把赵昱砍了头,抢光广陵的财物,连老百姓的锅碗瓢盆都没放过。
接着他跑到彭城,彭城相薛礼是他的老熟人,当年还帮他求过情。薛礼见他狼狈,把最好的宅院让出来给他住,每天好酒好肉招待。可笮融看上了彭城的兵器库,趁薛礼陪他逛城墙时,使了个眼色,身后的刀就捅进了薛礼的后背。他下令屠城三天,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能幸免,只因为有个老和尚说了句 “杀人会遭报应”。
展开剩余65%最让人齿冷的是对刘繇的背叛。刘繇是汉室宗亲,见他走投无路,让他去豫章当太守,还派自己的侄子刘磐给他当副将。笮融表面感恩戴德,暗地里却招兵买马,等势力壮大了,趁着刘磐外出作战,突然发难,不仅杀了守城的将士,还把刘繇留在豫章的家眷全抓了起来,孕妇被他挑在枪尖上取乐,惨叫声传到十里外。
可就是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却干了件让佛教徒记了他千年的事 —— 他修的寺庙规模空前,佛像用黄金涂身,绸缎做衣,还举办 “浴佛节”,方圆百里的信徒都来参加,路上车水马龙,光是施舍的饭食就摆了几十里。他让人把佛经里的故事刻在石碑上,这成了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碑之一,现在还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残片。
东晋的和尚写《高僧传》时,特意给笮融留了个位置,说他 “虽行止有亏,然弘法之功不可没”。意思是他做人虽然不咋地,但传播佛教的功劳很大。现在江苏、安徽的一些寺庙里,甚至有专门纪念他的 “融公殿”,香火还挺旺。
这事儿想想就觉得讽刺。赵昱、薛礼这些真正的好人,早就被历史遗忘,连块墓碑都没留下;而杀害他们的笮融,却因为盖了几座寺庙,成了后世称颂的 “大德”。就因为他把抢来的钱花在了佛像上,那些沾满鲜血的铜钱,摇身一变成了 “功德钱”。
其实细想起来,历史有时候就这么不讲理。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只看他留下了什么,而忽略了他是怎么得到的。笮融的寺庙再辉煌,梁木里也渗着无辜者的血;他塑的佛像再庄严,金箔下也藏着被抢百姓的泪。可后人记住的,偏偏是那些金碧辉煌的表象。
现在去寺庙参观,看到那些精美的造像时,不妨多想想 —— 这背后,是不是也藏着像笮融这样的故事?我们歌颂功绩的时候,是不是该问问,这功绩的代价是什么?毕竟,比起一座冰冷的佛像,那些被辜负的善意、被践踏的生命,才更值得被记住。
# 历史的另一面 #被误解的古人 #善恶的边界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永信证券-可靠配资网-配资网平台-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